大坑風景區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訪的地方,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生態環境,在生態園區,可以欣賞到多種不同種類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美麗景象。

定期生態活動,吸引了超過50位熱心的志工投入參與導覽解說,讓民眾登山健走外,更可由不同角度欣賞和體驗不同的深度旅遊。

這裡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各種蝴蝶的棲息與繁衍,常出現的蝶種達140多種,也有許多其他昆蟲,像是:黑翅蟬、獨角仙、黑翅螢、渡邊長吻白蠟蟬等,深受大眾喜愛!今天就有生態老師帶來各種甲蟲標本,吸引大家的眼光。

第二集大坑.png

上次和志工小妹妹閒聊時發現還有植物類的導覽課程,帶著放鬆學習的心情,我又到了大坑生態園區,這裡種了很多蜜源跟食草植物。現在我將參加今日的課程,與生態導覽員一同探索,認識不同的植物。

這裡其中特別適合體驗在地自然環境及昆蟲植物的好去處,課程規劃以大坑地區植物及昆蟲生態為主軸,隨季節發展不同主題。

這樣積極熱忱的環境教育課程方案、連結社區和環境承載等特點,連續2年獲環保署肯定,更鼓舞導覽志工老師。二、三月是春天的開花季,四月黑翅螢大發生,五月黑翅蟬,六月獨角仙,七八月是蝴蝶翩翩飛舞的季節,秋天能認識不同植物的種子、冬天可以看到許多青斑蝶。

生態老師解說植物的種子傳播方法有四種主要方式,包括以下幾種:有風力傳播:因為種子輕如鴻毛,使得它們能夠隨風飄散。

一些植物的種子能夠浮在水面上,隨著水流移動。比如濕地植物的種子,隨著雨水流動到新的地點生根發芽。這是水力傳播。

另外像是猴子吃下成熟的果實,再將未消化的種子排出,這樣種子便能在新的地方發芽,就是動物傳播。

最後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自我爆炸傳播:像是豌豆會利用內部的壓力或水分變化,將成熟的種子以爆炸的方式彈射到周圍,然後再發芽長大。

導覽最後有一個「抓出盒子裡的相同果實」的遊戲,運用觸覺去辨識種子它們的形狀、質地和大小,考驗大家的觸感和觀察能力。我覺得有那麼點的難度,也有包含了一點的手氣,有解謎的刺激但也很有樂趣。

第二集大坑(7).png

臺中市大坑生態園區曾獲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評鑑」優異獎、「風景區、遊樂園、觀光工廠」類組第一名。整體上步道的規畫很不錯,也能看到臺中市的都市景色,不愧為臺中後花園啊 !
這裡的環境教育課程豐富多彩,經過這兩次不同時間的健行活動,我感覺沐浴在山林之中,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讓身體流流汗,自然的循環,有說不出的暢快。

 第二集大坑(9).png

我隨後和生態老師一起前往尋找巨大的竹子。

第二集大坑(10).png

大坑步道環境教育園區建立人與自然之間更緊密的連結,一系列的生態活動不僅提升了志工的參與感,還促進了大家對環境保護的共識,一同珍惜和守護這片珍貴的生態資源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臺中VLOG 的頭像
    臺中VLOG

    臺中VLOG

    臺中V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